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夹
 
 
首 页 关于商会 党建领航 商会动态 政策法规 行业资讯 会员单位 企业风采 品牌荟萃 用药安全 养生之道 联系我们
■ 关于商会
■ 商会章程
■ 自律公约
■ 选举制度
商会多家会员企业负责人入选2024年汕头市民营企业家智库成员名单
广东泰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李大妹被评为“汕头市优秀共产员”
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荣获“汕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
广东洛斯特制药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度广东省重点商标保护目录
商会多位专家及会员代表入选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(知识产权局)知识产权专家库
汕头市蓉健药业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中国生物血液制品学术研讨会暨10%成都蓉生层析静丙...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汕头市药业商会 >> 药品知识


新生儿用药须特别慎重
发布时间:2015-11-27  来源:汕头市药业商会   打印本页    [ 返回 ]


    胎儿娩出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,新生儿脏器特别娇嫩,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,新生儿用药不当,有可能引发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,一般用药宜少,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,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,否则会发生中毒。
    因此,新生儿用药须特别慎重,用药应遵医嘱。
    新生儿服药,应注意以下几点:
    1.注意观察病情,及时给药。新生儿抗病能力弱,疾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,变化快。如常见的新生儿败血症,常表现出吃奶不香、神情木然,如不能及时用药,就会延误病情。
    2.在必须用药时,一定要遵医嘱用,家长千万不能随便加药或改变剂量。如果忽视这点,会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。比如,新生儿口服氨苄青霉素可吸收60%以上,而成人仅吸收30%。
    3.外用药物要警惕毒副作用。新生儿皮肤、黏膜对药物的吸收量要比成人相对的多。如果涂擦的范围大,或皮肤本身有炎症或破损,药物的吸收量就有可能达到中毒剂量。如新生儿常用的扑粉、硼酸软膏和溶液,使用不当可导致吸收硼酸过量而中毒。
    4.要注意给药途径和次数。根据新生儿的特点,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用药次数,如用滴管慢慢喂服、口腔黏膜给药或静脉滴注。
    5.发热时不宜轻易使用退热药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,保暖散热功能不强。在体温不超过38℃时,只要多喂温开水即可,再升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,如仍无效,请医生决定是否使用退烧药。一量体温下降后,应立即停止降温措施。
    6.乳母应慎重用药。对处于哺乳期的新生儿,乳母把住服药关很重要,因为很多药物能够通过乳汁进入正在哺乳期的孩子体内,由此可能产生不良后果。因此,乳母应慎重服药。必须服药的乳母,在服药期间,最好暂时采用人工哺育,以确保孩子的用药安全。
 
二周岁内婴儿感冒用药指导
治疗原则:充分休息,多喂开水,清淡饮食,坚持母乳喂养。
发热的护理
低热:37.4~38℃,多喝水,勤观察,不建议用退热药。(4个月内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,不用退热药,物理降温,退热贴可降温减轻头痛,对小儿是最好的选择。)
中热:38~39℃,喝水休息,口服退热药。(38.5℃以下,物理降温,热水擦浴,一般不建议用酒精给孩子擦浴,因为浓度掌握不好,浓度过高的话会透皮吸收影响肝脏。38.5℃以上,口服退热药。)
高热:39~40℃,物理降温+口服或注射退热药物,观察体温,必要时要去医院。(因为孩子还未发育成熟,尤其是脏器,如果发高烧很容易引起肺炎或心肌炎。)
超高热:>40℃,物理降温+口服或注射退热药物,观察体温。如果用药后高烧不退应立即去医院,以免引起高热惊厥。
退热药物
1.对乙酰氨基酚滴剂、布洛芬滴剂、牛磺酸颗粒。(上述三种药品都是儿童退热药中最安全的,但是说明书中没有1岁以下婴儿用量,除医院大夫开具处方,不要主动推荐。)
2.羚羊清肺散(用于高热神昏,烦躁口渴,痉厥抽搐,一次1g,一日2次。周岁以下儿童酌减。)
3.小儿清解冲剂。(用于高烧不退,汗出热不解。)
抗菌药物
早期感冒不用抗生素,有继发感染时配合使用。可供选用的是:
1.大环内酯类:阿奇霉素、罗红霉素、依托红霉素颗粒。(上呼吸道感染,大环内酯类是首选,效果好,安全性高。)
2.青霉素类:阿莫西林颗粒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。(注意一定要不过敏的才能使用,不要主动推荐。)
3.头孢菌类:头孢丙烯、头孢泊肟酯、头孢克洛、头孢克肟、头孢羟氨苄颗粒等。(注意一定要不过敏的才能使用,不要主动推荐。)
4.注意对家长进行宣教,12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。
 
周岁内小儿可选用的感冒药
1.中成药(注意分清风寒风热,对症推荐):小儿感冒颗粒、小儿双清颗粒、小儿热速清颗粒、疏清颗粒、安儿宁颗粒、小儿宝泰康颗粒(用于小儿风热感冒,症见发热,流黄涕鼻塞,咳嗽痰粘黄,咽喉肿痛);小儿至宝丸(用于小儿风寒感冒,症见发热,头痛,恶寒,无汗,咳嗽,流清涕)。
2.化学药品:小儿伪麻美芬滴剂/艾畅,不含对乙酰氨基酚,不影响体温调节中枢,可用小儿感冒初起,流鼻涕、咳嗽且无发热症状;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/纳尔平,复方制剂, 3个月以上小儿可用,针对感冒引起的发热、流鼻涕、咳嗽等症状。
3.止咳药品:小儿麻甘颗粒、金振口服液、小儿清肺化痰颗粒、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、羚羊清肺散、王氏保赤丸。(大部分感冒药都有止咳作用,如果效果不明显可根据情况搭配止咳药,具体用法用量详见说明书。)
 
婴幼儿用药注意事项
1.选择药物种类宜少而精
孩子生病,有些家长产生焦急心理,为了让孩子的病早点好转,就爱下“猛药”,采用多品种、大剂量的方式给孩子服药。这种做法是有百害而无一益。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,服药种类不宜过多,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。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物,要严格遵守医嘱将服药时间错开,以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副作用或降低药物的效果。
2.慎重选择新药特药
一旦孩子身体不舒服,很多家长就会把孩子送往最好的医院,或者使用新药、洋药,认为新药、洋药治疗效果好。确实,大医院的医疗条件、医生水平比中小医院高,但是有时候一般的病就往大医院送,不但费钱费时又费事,而且还造成了医疗资源使用方面的不平衡,有些一般常见病中小医院完全能够治疗。同样,新药、洋药在一定程度上讲,比老药、国产药疗效好,但是不能一概而论,除了小病用新药、洋药犹如“高射炮打蚊子”的做法,浪费了药品资源,而且新药、洋药不一定完全能够适合我国婴幼儿使用。
3.不能随意服用“小药”
有的家长把儿童常用的药物称为“小药”,认为“小药”可以有病治病、无病防病。实际上,这样的做法不妥当。“是药三分毒”,即使是人参之类补药乱服、滥服也会中毒。更何况,有些治疗药物有明确的不良反应,所以给孩子经常服用“小药”,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。如一些消化积食的中成药里多含有大黄、黑白丑等泻药,盲目服用会影响婴幼儿营养吸收。还有些中药里含有朱砂,长期服用会引起蓄积中毒。

汕头市药业商会 2010 版权所有
电话号码:0754-88290372 联系地址:汕头市瑞平路10号工商联大厦11楼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和复制本站的任何信息
ICP备案号:粤ICP备18022317号   

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9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