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中国医药市场,外资药商们已经不满足于在此地单纯销售、建厂以及设立研发中心,而是开始直接出手收购国内药企,借此迅速切入新渠道。德国拜耳已在中国收购了东盛盖天力旗下的“白加黑”,瑞士诺华并购了疫苗企业浙江天元。
全球第五大制药企业赛诺菲10月31日宣布,以5.206亿美元(约合34.7亿元人民币)收购中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(Nasdaq:BJGP,下称:美华太阳石),此次并购金额刷新了德国拜耳医药10.72亿元并购案;11月1日,全球制药公司奈科明宣布,收购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1.34%股权,收购金额2.14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4.3亿元)。这两单收购案,合计人民币约49亿元。
在上海医药界一位资深人士看来,作风保守内敛的赛诺菲在中国市场数度出手,折射出中国医药市场“吸引力”。
由于中国非处方药的注册周期为3到4年左右,如果从海外引入新的OTC品种,相关药品上市还需一段时间。对于急需在中国OTC市场拓展的外资药厂,并购可以直接获得品牌药品以及销售渠道。
赛诺菲-安万特首席执行官魏巴赫表示:“收购BMP太阳石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分销渠道,中国医药市场在今后数年间三分之一的销售将来自于这些渠道。”
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外资药商的兵家必争之地。除了OTC品种企业外,像广东天普这样的细分市场龙头企业也被外资药企青睐。1日,全球制药公司奈科明斥资2.1亿美元收购了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1.34%股权。奈科明方面表示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医药市场之一。此次交易将为奈科明自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提供商业化基础,并将由此大幅拓展在华业务。
医药界资深人士表示,“如果逐步把自己在全球的拳头产品带入中国市场,国内审批程序长,铺设销售渠道也难,开花结果要在数年之后。各大公司都希望能抢占先机,所以并购项目会越来越多。”
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,2011年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有望高达24%,达到9388亿元的规模;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将有望保持23%的增幅,超过1.5万亿元。同时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、新医改“全民医保”以及国民综合支付能力提高,中国有望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