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内服能治病,外用亦能治病,而且疗效可靠,既节约药材又节省医药费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法。下面介绍几种中药外治法,供需要者选择。
一、吴茱萸。味苦,辛,性大热;有小毒。温中止痛,理气止呕。
1、治疗高血压。吴茱萸研末,每次30g,水调成糊状,敷双涌泉穴,24小时后取下,轻症1次见效;重病3次显效。
2、治疗口腔溃疡。吴茱萸18g,肉桂12g共研细末,醋调成糊,分二次敷于双涌泉穴,每天1次,轻者三次痊愈,重者七次。
3、阴囊湿疹。用吴茱萸30g,海螵20g,雄黄6g,共研末,加水调成糊状,外敷患处。
4、婴儿腹胀、腹泻。吴茱萸末,醋调成糊,敷于脐周。
二、芙蓉花叶:味辛,性凉。清热解毒,散瘀止血。
1、治痛风肿痛。芙蓉花叶2,大黄1,冰片0.1的比例研末,水调成糊直接涂于患处,有退肿止痛之效。
2、治红肿热痛的皮肤病。芙蓉花叶,蒲公英等量,用鲜品直接槌烂外贴,每日换1次药,直到肿消脓出为止。是中医治痛肿,疮毒之效剂。
三、大黄。味苦,性寒。泻下清热,去瘀解毒。
1、治甲沟炎。大黄适量烘干,研末,用醋调匀敷于患处,每日换1次药。
2、治酒渣鼻。大黄,硫黄等量,研末,每次5g,加凉开水调糊,睡前涂鼻部,次时晨洗去,每晚1次,2周为1疗程。
3、治腮腺炎。大黄4g研末,醋调成糊,外敷患处,每日1-2次。
4、治带状疱疹。大黄、黄柏各2份,五倍子、芒硝各1份,研末后用凡士林配成30%软膏,平摊纱布上,厚0.2cm;外敷患处,隔日换一次,平均4次治愈。
四、青黛。味咸,性寒。清肝泻火,凉血解毒。
1、口腔溃疡。青黛60g,梅片12g,薄荷冰2.4g。共研末,用消毒棉签蘸药末少许涂于患处,每日3-4次,止痛愈合良好。
2、治带状疱疹。青黛2云南白药粉1,冰片0.1,调匀加适量香油调成糊状,外涂于患处,日3次。疗效可靠,不留后遗症。
3、治剥脱性唇炎。青黛5黄连4,穿山甲1,冰片0.5,按上比例研末,加医用凡士林300g,制成油膏,每天早晚外擦,2周1疗程。
4、治皮肤科水痘、脓疮疱、糜烂性皮炎。用鲜蒲公英,猪母菜适量榨取汁,调青黛成稀糊状直接涂于皮肤处,每日2次。有消炎退红肿,生肌,排毒良好作用。
5、治痤疮。青黛适量,加米醋调成糊状,每晚睡前洁面后涂一层;10天为一疗程。
五、地榆。味苦,酸,涩,性寒。凉血止血解毒。
1、治疗烧伤。地榆70g,黄连25g,冰片5g,三味研末后用芝麻油适量调糊状外涂。对Ⅱ°,Ⅲ°烧伤用药3天可结药痂,并无后遗症。
2、治湿疹、糜烂性足癣。地榆研成细末,以凡士林配成30%药膏,外敷患处。平均治愈率8.3天。时珍药行:孙见基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