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内伤咳嗽以健脾化痰为要。内伤咳嗽有肺脏虚弱本脏病变而致者,多由外感咳嗽失治、误治转化而来;亦有肝经气火上逆;脾经湿热生痰引发,肾脏亏损,气冲于上,或虚火上炎,肾不纳气等等。内伤咳嗽一证,病位虽在肺,但均属气机失调,而脾胃属中焦,乃一身气机升降之枢,况脾胃失调乃生痰之源,健脾即能化痰,和胃即能顺气,所以治内伤咳嗽以健脾化痰为关键。
一、脾虚痰湿咳嗽,痰多易出,胸闷,食少呕恶,舌苔白腻者,轻则用二陈汤、温胆汤;气虚者用陈夏六君丸、香砂六君丸、化痰丸等。补中去湿,化痰降气其咳自止。
二、肝火咳嗽,肝经郁火,半夜呛咳,咳则面赤喉痒,咳声粗重,连连不断,甚则呕逆,用蛤黛散加减,泻肝止咳;肝郁咳嗽,用逍遥散加减治疗;邪在肝胆,寒热往来,咳逆不止,两胁不舒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。
三、肾虚咳嗽,由于阴亏虚火上炎的,痰中带血,内热咽干,脉细数者,用百合固金丸;由于肾阳虚水泛为痰的,痰有咸味,形寒气短,脉沉者用金匮肾气丸。
四、肺燥咳嗽,声嘶口干,咳声粗,痰难出,用沙参麦冬饮加减;肺火较重用清金丸,泻肺火,止咳嗽。
五、心经咳逆,用桂枝汤,生脉散加减,强心,复脉,降气止咳。
老年人咳嗽中有痰多稀薄色白,兼挟大量泡沫,每于秋季发作,入冬严寒更严重,至春夏又逐渐平复。发时咳且气喘,咯痰爽利则觉轻快,中医认为是“痰饮咳嗽”。轻者是脾阳虚弱,重则肾阳亦虚,是阳气不足,水湿不化,凝聚成饮,上渍与肺,则为咳喘(西医则认为慢支炎),与一般咳嗽根本不同。治法宜温药和之,切不可用退炎方法。轻则治脾,用苓桂术甘汤(丸);重则治肾,用金匮肾气丸;咳多和咳喘繁剧时,可以祛痰为主,苓桂五味姜辛汤,三子养亲汤等,痰饮的形成,主要是由于阳虚,故不易根治,必须平时调理,急时治标,缓则治本,服药之外,注意保暖,加强锻炼,饮食应以温为主,少食凉性果蔬。
有一些人常饮酒吃辣,又常熬夜,咳嗽咯吐脏臭浓液,伴有明显胸痛或身热,脉滑数,是肺痈初期,切勿以咳嗽论治,治以千金苇茎汤加减,清热化浊,泻肺排毒。不可用温热之药,更不可服用补品,饮食要清淡,戒海鲜及辛热。可每日用薏苡仁50—100g煮成粥当主食服用,对肺痈大有补益。
时珍药行 孙见基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