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天到了,烈日当空,地气蒸腾,体虚之人感触其中,轻则伤暑,重则中暑。
暑日为病,虽其症状各异,但治暑用清热解暑法则基本相同。唯独我市处海滨之地,民又常食海鲜之物,体内湿气较重,一般清热解暑之方药见效甚差,治暑热必兼祛湿方能显效。下面介绍治暑四法,均按我市特殊地理位置加减而成,才能暑解湿清。
伤于暑,证见:发热在38.5℃以内,汗少,微恶风寒,肢体酸重,头重心烦,腹胀泛恶,口粘,尿赤,舌红苔白,脉濡数,用新加香薷饮加减。方药:香薷10、连翘12、银花12、扁豆花10、川朴10、通草5、滑石15.若恶风寒加防风10、藿香10;发热重加黄连5、知母10;呕吐呃逆加姜半夏10、生姜10;小便短小加竹叶10、车前子10.
暑热内郁,证见:发热重39℃以上,口渴汗多,面赤气短,头晕头痛,舌红苔厚腻,用白虎汤加减。方药:石膏30g以上,知母10、甘草6、粳米30、苍术10、栀子15.若大便不通加枳实15、大黄6;口渴甚加西洋参5,西瓜翠衣30;发热重加黄连5、黄芩10、连翘15;身重小便少加薏仁30、滑石30;热甚惊厥加地龙10、钩藤15、羚羊角3、白芍15,可同时服紫雪丹。
暑湿热郁,证见:口渴少饮,尿少便溏,胸闷恶心,身热神疲,舌红苔腻,脉滑数。用黄连香薷饮与桂苓甘露饮化裁。方药:香薷10、黄连5、扁豆10、川朴8、茯苓15、白术15、泽泻10、猪苓10、石膏30、滑石15、甘草5.若呕吐加藿香10、佩兰10、白寇仁5;若口渴甚加西瓜翠衣30、花粉10、冬瓜皮30;舌苔难化,不思饮食加薏仁30、郁金10、砂仁5.
暑热误治,或过用发汗,或误用滋阴药,暑湿在半表半里,证见:发热不甚,下午加重,口苦心烦,寒热往来,寒少热多,胸胁胀痛,呕逆,不思饮食,尿少便溏,舌红苔白腻,脉弦滑。用蒿芩清胆汤加减。方药:青蒿15、黄芩10、陈皮6、枳壳10、半夏10、赤茯苓15、碧玉散15、竹络10、若下午热甚加地骨皮15、;便溏次数多加苍术10、茯苓15、车前子10;恶风寒较重加苏叶10、香薷10;呕吐恶心加藿香10、佩兰10、白寇仁5.
我市在国之南,湿热多,寒冷少,人的腠里疏,故易出汗,暑乃热邪,治暑切勿滥用发汗药,否则,汗出太多,津液耗损,湿热难退,则变症峰起,更难医治了,特别是西药的发汗退热药,中成药中的发汗药,使用时应慎之又慎。汕头地区一些人常用苍耳全草煎水来防暑解暑,这是很不好的,因为现代医学证明:苍耳全草均有毒,一定要配合其他药才可安全使用,单味易中毒,其主要是肝脏及神经系统中度,有报导误服苍耳子50g而中毒死亡的例子,为了你的健康,请不要再单味服食苍耳草。
时珍药行 孙见基
|